隨著強基計劃的出臺,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生物等對基礎學科起到支撐引領作用的專業,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各大高校紛紛探索和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招生模式,選拔綜合素質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升學,無論是幼升小、小升初還是中高考,每個階段爹媽都非常操心。隨著信息化高速發展,科技特長生升學政策、信息學專業,就日趨引起家長的關注。
什么是“科技特長生”
科技特長生是經過教育廳、教育局發文,有正式定義的、享有特殊招生政策的學生群體。
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科技創新型人才需求量增大,自2015年開始,國家大力推行科技特長生加分政策,為選拔和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做好準備也為科技特長生的個性發展與自我提高提供一個良好的政策平臺支持,促進人才培養機制的多元化。
隨著信息化高速發展,關于科技特長生升學政策就進入一些父母的眼中。信息學專業作為互聯網時代職業選擇的核心出口之一備受學生及家長關注。早已有部分家長提前培養孩子的信息素養,未來,這些孩子在升學上將面臨怎樣的選擇?
“科技特長生”考什么?
科技特長生主要七大招生類目
1.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論文、發明、技術創新、初中組VB程序設計)
2.機器人設計制作:(VEX、VEXIQ 、Roborave、FLL)
3.三模一電:(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車輛模型和無線電)
4.智能控制:(現場編程、智能接力作品競賽)
5.天文觀測:(天文攝影評比、天文觀測論文評比)
6.生物環保:(環保、信息學、化學與環境、地球與空間科學、生物工程)
7.金鵬科技論壇
科技特長生的認證需要在專業比賽中(國際、國內、省市區等)獲得前三名等優異成績才能被認定。
且科技類比賽一向對評委要求較高,評選結果也更為公正,因此認可度也很高。
高考招生新氣象
2020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強基計劃正式推出,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2020年是強基計劃招生元年,由自主招生到強基計劃的轉變是國家對人才培養的重要規劃之一。
強基計劃首批試點高校公布的招生簡章中,眾多高校拿出自己的“專業”進行招生,不少高校將“信息與計算科學”作為新政策人才培養計劃的專業,比如: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南京大學等。
雙減+人工智能時代,培養“科技特長生”
還未入局信息素養培養的家庭,該如何布局?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
1. 獲取權威證書,積累科技特長生材料。
國內部分權威專業的競賽與考試證書可作為孩子科技特長的參考依據。例如,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數字中國創新大賽、全國青少年三維創意設計等級考試等。
2. “以賽促學”、“以考促學”。
通過比賽、考試可以讓孩子明確學習目標,讓孩子的學習更有動力;科學的評測能夠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編程知識掌握程度、及時查漏補缺。
3. 掌握學情,規劃后續學習。
家長可以通過比賽、考試的結果清晰了解孩子學習情況,讓孩子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和節奏,以便開展后續的學習規劃。
Z后想提醒各位家長,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從普通初中、高中,通過科技特長生招生方式逆襲到高中名校,大學,就更應該提前準備,不管學習成績也好,學習習慣也好,科技證書的積累也好,都需要未雨綢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